郑宝华:把粮食安全与供给侧改革统一起来
时间:2019/3/14 10:49:21|点击数:
2018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我国“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云南省2017年州(市)、县(市、区)统计汇总的粮食总产量已突破2000万吨,人均生产粮食稳定在400公斤以上,但贫困地区作出了更大贡献的事实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全省80个贫困县汇总的粮食产量为1345.98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66.93%,比2016年提高了0.30个百分点,比其人口占比(58.56%)高出了8.37个百分点。云南农业生产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2017年,反映土地产出率的每亩农作物播种面积形成的农业总产值和一产增加值分别达到了3802.10元和2295.63元,尽管比1978年的64.60元和47.55元分别提高了57.86倍和47.28倍,但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了13.24和12.51个百分点。
云南农业土地生产率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除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劳动力素质较低等客观因素以外,关键是低效农作物所占比重较高。2017年,尽管云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下降到了61.39%,比全国平均水平的70.94%低了近10个百分点,但云南的耕地多数是旱地,谷物主要以单产水平较低的玉米和小麦为主,不仅影响了粮食本身的生产效率,而且影响了耕地的瓶颈产出效率。2017年,全国的粮食单产水平达到每亩373.82公斤,而云南的是294.76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26.82%,其中小麦单产全国平均水平为365.42公斤,而云南只有142.95公斤,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9.12%;玉米单产全国平均水平为407.36公斤,而云南的是345.05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06%,但云南的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占到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0.55%,比全国平均水平的56.71%仅低了6.16个百分点,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占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6.38个百分点。云南2017年反映劳动生产率的一产就业人数人均创造的农业总产值和一产增加值分别达到25079.28元和15214.98元,比1978年的353.88元和260.50元分别提高69.87倍和57.41倍,但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51.91和51.2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云南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究其原因,主要是云南大量农业农村富余劳动力没有得到有效转移,使多数劳动力被捆绑在了土地、特别是耕地上,小农经济特征更加明显。针对这一客观现实,结合云南农业的独特优势在于高原的客观要求,走质量兴农道路,既要把农业全面升级的重点放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避开劣势方面,又要在三产融合发展方面努力做好布局谋篇工作。
进一步优化粮食作物结构
抓住国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整优化生产结构”以及“稳粮、优经、扩饲”的种植结构调整新思路,云南粮食生产可以采取稳面积、调结构的思路,具体措施是稳定水稻、小麦种植面积,适当降低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小杂粮、豆类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并全面提高粮食单产水平。2020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要稳定在6500万亩左右,单产达到300公斤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2000万吨左右。其中,稻谷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单产达到每亩约460公斤(接近全国2015年平均水平),总产量达到550万吨;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左右,产量100万吨以上;玉米种植面积由2017年的2600多万亩调减到1600万亩以下,通过提高单产使产量维持750万吨以上;豆类等小杂粮种植面积1000万亩左右(含间套种),产量150万吨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1500万亩以上,产量450万吨左右。
适当增加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抓住国家“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的有利时机,在稳定烤烟、甘蔗、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坡度25度以上的耕地最大限度退下来,并把调减下来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通过扩大冬季农业种植面积盈余出来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用于特色优势作物的种植,力争到2020年,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到6000万亩左右,使粮经作物种植结构接近五五开。
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和林果业
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发展规模养殖业和“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绿色产业”的有利契机,把发展特色畜牧业和林果业作为云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大扶持力度,持续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力争到2020年,养殖业(含渔业)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与种植业产值基本持平;特色水果业和特色坚果业产值各达1000亿元以上。为此,除了下大力气继续抓好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养殖业和坚果种植业外,应进一步提高对云南发展水果产业所具有的特殊优势的认识,把以葡萄、桔橙、蓝莓等为主的高品质水果产业作为重点。
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打赢扶贫攻坚战结合起来
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贫困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主要目标,在对产业扶贫投入做明确规定的基础上,全面考虑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全面升级。首先是要适当降低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大特色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的种植面积,尽快提升特色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并以此带动区域性农业产业的升级改造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其次是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方式,重点是强化对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使之成为带动贫困农户实现产业振兴和提升脱贫质量的两翼。到2020年,使能够靠产业扶持脱贫的贫困农户至少有1项稳定增收的高效农业产业,并能够获得至少1个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带动。
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
通过对外科技合作和农业“走出去”等途径,尤其在巩固过去替代种植基础上,强化农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合作建设力度和水平,提升农业外向型发展水平和层次。结合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在沿边地区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业园区,在提高农产品加工转换水平的同时,提高农业“走出去”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到2020年,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00亿美元左右,沿边县(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下大力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配合国家“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积极推进传统主食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马铃薯主食产品”的战略机遇,以打造“绿色食品牌”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食品加工业。力争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7年的1.1∶1.0提高到1.5∶1.0,以食品和消费品为主的非烟轻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全省每个县(市、区)至少有3家以上的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借助国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东风,以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云南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农耕文明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康养农业,使农业与旅游业和健康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在推动旅游业健康高效发展的同时,带动农业农村一产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乡村休闲旅游业收入占旅游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0%以上,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达到10%以上。
积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云南应在下大力气强化物质技术装备支撑的基础上,把优质化作为根本方向,把绿色化和特色化作为重要手段,提高农业机械化、良种化、科技化、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品牌化水平,尤其要把绿色化作为充分发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优势的主要抓手,以绿色化带动特色化、品质化和品牌化建设,以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为基本方向,围绕“三品一标”,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绿色化水平。
(作者系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DONG SPORT 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郑保华研究员)
原文刊载于《社会主义论坛》2019年第3期
来源/作者:《社会主义论坛》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