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张体伟:推进特色农业强省建设需理清思路突出重点

时间:2024/5/6 8:46:46|点击数:

  特色农业强省是云南省新阶段新形势“三农”工作的新目标,是落实“3815”战略发展目标、一体推进“三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然而,全省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仍有待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有待优化和健全等问题客观存在,特色农业强省建设规划尚未出台,建设思路、重点亟需理清和明确。

  理清建设思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五强”目标及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四高一强”要求,突出低纬内陆高原、绿色生态、民族文化厚重、生物多样、区位独特等特点和优势。

  夯实建设基础。一是不断补齐农田水利等设施短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合理布局现代农业园区,赋能数字技术,夯实特色农业强省建设的先行基础。二是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抓住耕地、种子这两个关键,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树立大食物观,构建粮食安全供给体系等。三是强化科技赋能。以院士团队、科技小院等为抓手,振兴“滇系”种业,发展种业“芯片”,做“精”优良品种,育“强”种业产业,让种业创新跑出“加速度”。深入实施农技推广效能提升三年行动,研发推广适用云南山地的农机具,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等,为特色农业强省提供科技支撑。

  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和城乡融合。一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强链补链延链为抓手,加快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深入延伸,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二是促进民族多样性和农业多样性相结合。赓续农耕文明,推动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擦亮彝绣、独龙毯、剑川木雕等民族特色产品品牌,培育一批农文旅融合示范点等。三是促进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总结推广孟连“334”、蒙自“622”等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机制的经验做法。

  健全农业三大体系。一是优化农业产业体系。聚焦“1+10+3”重点产业,以产业兴农为行动方向,以科技兴农为重要支撑,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融合。二是完善农业生产体系。以绿色兴农为根本抓手,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为重点,推动农业生态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健全农业经营体系。以育主体、强服务为重点,实施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推动龙头企业扩面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经营水平和带动力。四是以品牌强农为重要引擎,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为重点,抓好“土”资源,发展“特”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

  完善要素机制。一是健全与特色农业强省目标任务相适应的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优先保障领域,确保财政投入与特色农业强省目标任务相适应。二是完善金融支农机制。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支持特色农业强省建设;推进农业信贷直通车常态化市场化发展等。三是创新土地保障机制。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配套设施建设用地空间;推动耕地“以补定占”落地见效,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等。四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支撑战略导向,培引农业产业、科技人才;稳定农技推广队伍,提升素质,回归主业;推广建水“巧媳妇金剪刀”疏果队专业化服务、品牌打造经验等。

  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六个一”推进机制。强化专班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发挥专班最大效用。二是强化规划引领。规划先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和农业园区布局,加快做好特色农业强省建设规划,出台相关的实施意见及行动方案。三是强化部门联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深化部门合作联动,协同推进;制定责任清单,厘清责任边界,压实部门责任等。四是强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素集聚平台、服务集成平台、技术推广平台的作用,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赋能产业发展。五是强化监督考核。加强实时监督,强化进度考核,推动质效提升,分类施策,动态管理。

  【作者系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DONG SPORT研究员  张体伟;本文系云南省决策咨询研究课题“云南高质量建设农业强省研究”(项目编号:2023-28)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作者: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雪